1.1需求分析........................................................................................................................................... 3
1.1.1项目背景....................................................................................................................................................................................... 3
1.1.2建设目标....................................................................................................................................................................................... 3
1.1.3建设原则....................................................................................................................................................................................... 4
1.1.4需求分析................................................................................................................................................................................. 5
1.2系统概述........................................................................................................................................... 5
1.2.1系统基本原理............................................................................................................................................................................... 6
1.2.2系统关键技术............................................................................................................................................................................... 7
1.2.3系统管理目的............................................................................................................................................................................... 8
1.3系统构成与主要功能......................................................................................................................... 8
1.3.1.系统构成.................................................................................................................................................................................... 8
1.3.2系统配置....................................................................................................................................................................................... 9
1.3.3.硬件介绍.................................................................................................................................................................................. 10
1.4系统管理软件介绍....................................................................................................................................................................... 12
1.4.1软件结构介绍............................................................................................................................................................................ 12
1.4.2软件功能介绍............................................................................................................................................................................ 14
1.4.3系统管理软件............................................................................................................................................................................ 15
1.4.3.1
巡检到位管理......................................................................................................................................................................... 15
1.4.3.2巡检到位报表......................................................................................................................................................................... 16
1.4.3.3 GPS巡检轨迹分析............................................................................................................................................................. 16
1.4.3.4电信设施运行管理................................................................................................................................................................ 17
1.4.3.5 电信设施电子台帐............................................................................................................................................................... 18
1.4.3.6 GIS模块.................................................................................................................................................................................. 18
1.5系统质保........................................................................................................................................................................................ 19
1.6售后服务........................................................................................................................................................................................ 19
1.7项目实施及保障措施................................................................................................................................................................... 20
1.7.1项目实施计划............................................................................................................................................................................ 20
1.7.2内部质量控制计划.................................................................................................................................................................... 20
1.7.3进度控制计划............................................................................................................................................................................ 21
1.7.4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22
1.8培训方案......................................................................................................................................... 24
1.8.1培训计划..................................................................................................................................................................................... 24
1.1需求分析
1.1.1、项目背景
随着公司各项业务的飞速发展,支撑整个业务的网络也越来越庞大。对传输线路的巡检维护主要依靠代维公司来完成,但又缺乏高效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对代维的线路维护工作进行必要的过程控制、记录和跟踪,工作效率较低,缺乏实时交互和统计分析,不便于代维工作考核的细化、量化,同时缺乏有效方式对维护资料进行管理。公司决定实施传输线路维护管理系统,对各代维公司的日常维护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到对代维工作的计划管理和实时监督,并将代维的各项工作纳入综合考核评估体系,提高当前代维工作的时效性,减少维护中心每月考核统计的工作量,提升通信网络质量,降低传输网络故障率。
1.1.2建设目标
本项目主要依据中国通信有限公司下发的《中国传输线路巡检管理系统技术》等相关企业标准,结合公司传输光缆线路维护现况,实现线路巡回、重点盯防工作的集中化和信息化管理、实现传输光缆线路维护代维管理工作的过程跟踪管理和代维工作考核的进一步量化与细化,从而加强重要代维工作的闭环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代维工作执行力,进一步实现传输光缆线路代维管理工作的精细化、集中化、标准化和信息化。
1、 建立统一的、图形化的和智能化的光缆巡检管理系统,确保巡检到位、巡检记录的信息全面、规范、准确、实时。
2、 采用GIS技术实现巡线、通信保障、隐患处理等工作的高效科学管理。
3、 实现对全网光缆及线路设施的动态监控管理,为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的全网光缆线路的运行、维护状态的动态信息。
4、 实现维护工作的过程跟踪管理,便于工作的统计汇总,实现工作闭环处理,实现责任落实到人,进一步细化、量化代维工作考核,提高维护工作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标准化。
5、 提供代维公司与公司信息交互的平台,完成巡检计划管理、、工单反馈、现场跟踪、经验交流等。
6、 实现维护资源管理的电子化,便于维护资料的管理。
7、 传输线路维护管理系统的建立基于业界标准的、开放的开发框架和接口,考虑与目前已有的资管系统相结合,尤其是与资管系统已有的GIS信息进行共享和同步。
8、 系统提供完备而强大的报表、统计分析和查询功能,给相关的部门提供决策的依据。
1.1.3建设原则
1.稳定性
作为电信设施及传输线路日常维护一个比较重要的系统,必须能高可靠的连续运行,本系统本着经济实用,高性价比的原则设计,从系统结构、设计方案、技术保障等方面综合考虑,采用B/S结构设计,设立单独的数据和通信服务器,使得系统能保证稳定可靠。
硬件充分考虑野外的使用环境,选用工业级的巡检仪和适合多种安装方式的信息点,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2.先进性
系统采用全WEB页面的方式,包括先进的WEBGIS技术。
巡检仪集成了RFID,GPS,GPRS和摄像头等功能,更好的满足了巡检人员现场
使用的实际需求,并为以后系统向现场抢修,维护的使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维护便利性
地图采用免费GOOGLE MAP或者GIS,可以免维护自动做更新(同时也可人工添加图层修绘制道路及其他信息)
系统数据及软件发布由一台数据服务器完成,系统维护工作量小
管线及能源设施资料和地图可以通过GPS坐标导入、CAD图纸导入、手工绘制等多种方式编辑
4.可扩展性
前端手持设备带有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开发性。
系统提供标准的数据库接口可方便的导入其他数据库资料,或是excel、CAD资料,为系统数据导入提供便利
可输出入电信网及电信设施电子台帐资料和工作信息到其他管理系统,方便用户实施大管理平台的系统集成
6.开放性,兼容性
各种设计规范、技术指标及产品均要符合国际和工业标准,可提供多厂家产品的支持能力。系统中所采用的所有产品都要满足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是开放的可兼容系统,能与不同厂商的产品兼容,可以有效保护投资。
7.数据安全性
系统可以对不同使用人员设置不同查看权限及操作权限,可以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8.管理、操作、易维护性
本系统安装调试简单,界面友好,可以满足不同人员的使用要求,后期维护方便,可以远程调试,远程维护。
1.1.4需求分析
通过人员的定期设施检查和维护管理确保电信设施及传输线路稳定运行和高效运行。
提供对电信设施及传输线路的人员现场检查,系统记录和收集现场设施运行状态和工作数
据,作为电信管理运行的一个数据来源,辅助分析。
设计中同时考虑系统实用性和先进性,在实现系统功能的同时,可将该系统集
成到整个电信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并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功能可扩展性。
1.2系统概述
1.2.1系统基本原理
根据项目需求,系统设计为通过为电信设施和传输线路关键位置安装RFID电子标签做定位和识别;由gps实现对电信设施和传输线路的巡检人员的定位和识别,现场检查的到位信息和现场采集的电信设施及传输线路工作信息,拍到的现场照片由无线 网络(WIFI或GPRS网络)实时上传到系统管理平台(也可通过USB数据线提供非实时的数据上传)。系统管理平台对以上数据自动归档保存,并自动统计与分析,提供巡检到位统计和电信设施和传输线路工作情况两大类报表或者图标。结合电信设施和传输线路的GIS地图和电子台帐,可以实现对电信设施及传输线路从新建到日常运行、维护保养直至废除的全程管理,运行数据亦可作为管理者参考依据作为设备选型参考,同时系统可以实现设施的维修管理,抢险调度管理等功能。
1.巡检到位管理
巡检人员随身的携带手持式巡检仪同时内置了GPS定位、RFID读卡和无线通讯模块。在需巡检的电信设施及传输线路关键点上安装电子标签信息点,在设施检查过程中按工作计划用巡检仪读取电子标签信息点,信息点的序列号和读取时间会自动记录在巡检仪中,同时用GPS对巡检人员或者检查人员进行定位,同时可通过无线网络网络实时上传到系统管理软件(也可通过USB数据线上传导系统管理软件)。同时也可通过GPS记录检查的轨迹或某一时刻的位置信息。
根据电子标签的读点和记录GPS的定位信息,系统自动对比预设的巡检计划,生成客观有效的巡检到位统计报表,从而保证巡检工作按计划的正常实施。
2电信设施及传输线路运行信息管理
巡检人员在对安装了电子标签的能源设施巡视检查时,读取信息点后,会自动提示对应的检查工作内容,并显示该设施的地图位置和台帐信息,巡检人员将工作内容通过事件选择、数字输入、汉字输入或拍照的方式记录在巡检仪内,和读卡记录一起可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上传到系统管理软件。
系统管理软件会自动对管线及能源设施的工作状态归档保存,并对故障、维修信息、运行参数做统计分析,生成各类报表。由于所有的工作状态信息都绑定了电子标签或是GPS数据,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电信设施及传输线路可视化管理
通过建立电信设施及传输线路和对应区域的地形道路GIS系统,以及电信设施的电子台帐,可以在GIS平台中结合管线和能源设施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查看及基本属性,巡检记录,维护保养记录,工作状态,运行参数等等信息,实现可视化的管线管理。同时可将电子台帐资料及地理位置信息下载到巡检仪中,方便巡检人员在现场查看,为现场维护保养或是维修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1.2.2系统关键技术
RFID无线射频识别
RFID电子标签每个可提供独一无二的序列号编码,并有多种封装方式,适合在野外环境使用。
GPRS网络介绍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即: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是相对于传统的GSM传送方式,具有“高速传输”、“永远在线”、“按量计费”和“自如切换”等优点,全面提升移动数据通信质量。
高速传输、快捷:峰值传输可达53.6Kbps,超过GSM技术3-5倍(与网络情况有关)永远在线—方便:只要激活GPRS应用后,将一直保持在线状态。
GPS定位技术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立起来的一个高精度、全天候和全球性的无线电导航定位、定时的多功能系统。它利用位于距地球2万多公里高的由24颗人造卫星组成的卫星网,向地球不断发射定位信号。地球上的任何一个GPS接收机,只要接收到三颗以上的卫星发出的信号,经过计算后,就可以报出GPS接收机的位置(经度、纬度、高度)、时间和运动状态(速度、航向)。 目前,没有任何一种传统的导航定位技术能够达到GPS这样的高精度、高速度、全天候和全球性的性能。
GIS地理信息系统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近些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它作为制图学、计算机技术、地理、遥感、统计、测绘、通讯、规划和管理学科交叉运用的产物广泛地运用在各个领域。在本系统中,主要用于在计算机系统中对地图的显示和管理以及电信设施信息的管理。
1.2.3系统管理目的
通过提高电信设施及传输线路的定期人工巡检和日常维护的管理,减少故障率,确保电信日常维护运行的稳定性。
确保人工巡捡和日常维护按计划要求实施,在系统中提供对巡检人员在现场
采集的电信设施的运行数据的积累,分析和统计,为电信设施的日常维运行和维护提供数据决策辅助。
为巡检人员和日常维护工作现场提供电信设施的资料和信息,提高现场巡检的效率和工作质量。
1.3系统构成与主要功能
1.3.1.系统构成
电信设施智能巡检管理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即手持设备部分、电子标签信息点和系统管理中心部分。
系统总体设计图

工作流程图
根据项目要求及使用环境要求,防护系统选用了防护等级达到IP64的工业级手持式巡检仪,无源型全密封设计的电子标签,软件采用B/S结构(网页浏览方式)设计,避免了C/S结构(客户端方式)安装客户端麻烦,访问速度慢,系统稳定性差的弊端。
1.3.2系统配置
在电信设施重要部位上安装一个RFID标签,每个巡检员手持一个工业PDA,到现场按照巡线要求读取设施上RFID标签,同时手持设备不断的向后台管理软件发送巡检人员的位置信息,
具体配置如下:
名称 |
数量 |
单位 |
备注 |
电信设施 |
x |
个 |
|
巡检人员 |
x |
人 |
|
配置 |
|
RFID标签 |
x |
个 |
盯防重点部位数量 |
配备PDA |
x |
台 |
和巡检人员数量匹配 |
软件 |
1 |
套 |
具备管理要求 |
1.3.3.硬件介绍
1.3.3.1.手持式巡检仪 GRT-PDA
主要特性:
工业级三防设计 防水/防摔/防尘
集成了RFID、GPS、GPRS等模块
内置摄像头
内置WIN CE操作系统和功能强大的巡检手持端软件
带触摸屏和全功能32键键盘,可通过手写或键盘输入信息和操作软件
3.2寸彩色TFT-LCD液晶
超大存储内存,完整放置全部管线及能源设施的电子台帐、照片、维护记录等海量信息数据库
通过基于WIN CE平台的巡检手持端软件软件,可以方便的查询电子台帐、巡检计划、查找当前位置附近设施,并可在巡检中完成复杂的巡检工作内容填写和申报,并上传现场照片。
外形尺寸:
常规:150mm*70mm*25mm
外包胶:160mm*75mm*35mm(可选)
重量: 240g / 275g(包胶版本)
操作系统: Windows CE 5.0操作系统,支持多语言
CPU :SUMSANG S3C2451 ((533MHZ))
显示屏: 3.2英寸TFT-LCD QVGA(240×320)彩色触控屏幕
内存:ROM 128MB / 256MB /512MB Nand Flash
RAM 128MB
数据通讯: Wi-Fi无线局域网 标配,内置802.11b/g 无线通讯功能,通讯速率可达54MB/秒, 满足CISCO CCX2/3安全标准,完全支持CISCO AP及安全规范
摄像功能: 200万/300万高清像素,有补光灯,可选光学对焦
RFID: ISO14443A
蓝牙 :蓝牙Class2.1-EDR
主电源:3.7V 2800mAh可充电锂电池, 工作时间8小时以上(视具体环境而定)
备用电源:150mAh备用电池
工作温度:–10°C to +50°C
储藏温度:–20°C to +60°C
湿度: 5%–95% (无凝结)
坠地抗震高度:工作温度范围内,能承受1.2/1.5米(包胶版本)高度多次跌落到水泥地面的冲击
扩充卡槽 :Micro SD/TF插槽(最大支持16G)
物理接口: Mini USB ,RS232
打印机 : 可连接串口打印机、蓝牙打印机
其他附件: 皮套,通讯座(可同时对两块电池进行充电)不属于标配
保修期: 24个月 配件除外
密封环境:IP64
防爆等级:EXIB ⅡBT4
II 13.56M无源卡

◆ 存储容量:8Kbit,16个分区,每分区两组密码
◆ 工作频率:13.56MHZ
◆ 通讯速度:106Kboud
◆ 读写距离:5—10CM
◆ 读写时间:1-2MS
◆ 工作温度:-20℃-85℃
◆ 擦写次数:>100000次
◆ 数据保存:>10年
◆ 封装材料:PVC、PET
◆ 封装工艺:超声波自动植线/自动碰焊
◆ 制作标准:ISO14443
1.4系统管理软件介绍
1.4.1软件结构介绍
软件采用先进的B/S结构,应用SQLSERVER,WEBGIS等核心技术开发,地形道路图使用GOOGLE MAP。(GOOGLE MAP为免费的道路地形GIS资料,每年会做一定的更新,在用户还没有建立或购买测绘道路地形数据时,是较理想的选择,既可提供较准确的道路地形资料,又可为用户节约大量的地图购买和每年更新的费用,也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地图资料版权法律纠纷)
软件网络结构示意图
巡检数据,电信设施及传输线路和工作数据,电子台帐信息,用户信息等系统管理软件数据统一发送并保存在一台数据库服务器中,并由该服务器负责以网页形式发布软件。用户可用任意电脑由局域网或者是外网直接用浏览器访问使用软件,不需要安装任何客户端软件。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使用软件的便利性,更加强了系统的稳定性,确保了系统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又避免了由于客户端软件带来的系统不稳定性,同时系统的维护工作量大大降低。
软件结构示意图1
软件结构示意图2
1.4.2软件功能介绍
在电信设施巡检管理中,为每个需要日常巡视检查及维护管理的重要部位设施上安装一个RFID电子标签。工作人员在巡视或维护中,随身携带手持式数据采集器,在巡视检查或维护设备时读取RFID电子标签,数据采集器会自动记录下设备的编号或名称,和读取时间,同时GPS对巡检人员定位,通过GPRS将巡检人员位置信息根据实际要求定时发送到管理软件,并形成轨迹纪录。
系统根据巡检的时间记录对照巡检和维护计划,对设施的巡检到位率、巡检人员的工作质量做统计分析。
在现场巡检或维护时,读取设施的电子标签后,手持式数据采集器会自动进
入该设施对应的工作内容界面,提示需检查的内容,包括工作状态,运行参
数,设备情况等或是维护内容。
工作人员将设施的实际工作状态,运行参数,维护情况等信息输入到手持式数据采集器中,还可以现场拍照记录设施情况,并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上传或存贮在采集器内回到管理处上传到系统。
系统对设施的运行数据和维护记录自动存档,并对以上数据做统计分析,可提供包括缺陷分析,运行趋势分析,维护记录等报表。
在系统中建立设施的电子台账,包括设施的基本资料和运行、维护维修记录等。设施的电子地图或GIS地图,提供设施的位置信息,提供可视化管理。设施的台账和地图可以同步到手持式数据采集器内,巡检人员可在现场通过读取设施的电子标签或手工搜索来查询设施的信息,为巡视特别是现场的维护和维修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在现场可修改设施的台账,并上传到系统中,更新设施台账。
1.4.3系统管理软件
主要功能模块包括:
巡检到位管理/电信设施运行管理/电信设施电子台帐/GIS平台
1.4.3.1巡检到位管理
*巡检计划编制
对信息点安装位置、电信设施及传输线路构建、修改关联关系。
对管线没有安装信息点的管线和区域可在地图上设置位置考核点。
巡检计划编制,针对信息点和位置考核点制定巡检计划,包括巡检样板设置,巡检周期设置,可设置日计划、月计划、季度计划和临时计划。
设置巡检人员和不同管线设施巡检工作内容。
1.4.3.2巡检到位报表
通过现场采集电子标签的信息和时间和巡检计划做自动比对
通过GPS巡检位置信息和巡检计划设置的巡检考核点位置做自动比对
提供巡检记录明细查询表,可查询巡检人员、巡检地点、巡检设施和巡检时间,巡检停留时间在内的巡检记录
自动分析巡检计划实施中的漏巡,正常巡检,不合格巡检信息
提供巡检人员巡检到位考核报表、巡检计划实施情况报表、设施巡检记录报表等
1.4.3.3 GPS巡检轨迹分析
巡检人员实时定位
巡检人员巡检轨迹回放
巡检距离、巡检速度计算
1.4.3.4电信设施及运行管理
对每次巡检时记录和上传的电信设施及传输线路的工作参数作自动分析
提供每次巡检中电信设施及传输线路的工作情况和照片的查询
对电信设施及传输线路的工作情况的历史记录
并按管理要求作各类分析,包括缺陷分析,故障统计,历史参数分析等等
1.4.3.5 电信设施电子台帐
电信设施及传输线路的新建,维护,废除以电子台帐的方式纳入系统管理,可方便地搜索查找设备及相关属性,并按巡检采集回的信息及时更新,更和GIS地图的位置信息直接勾连,可在地图上搜索,定位

1.4.3.6 GIS模块
地图制图
地图浏览
距离量算、Tip查询
设备定位、点图查询
空间定位(地图导航、空间查询、路口定位、单位检索、道路追踪)
图层控制、地图标注、地图打印、地图输出
1.5系统质保:
系统硬件质保期为12个月,软件质保期24个月,保修期内设备非人为损坏免费维修,系统终身有偿维护。
1.6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在当今IT项目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完善的售后支持服务,任何系统对于用户来说都是不可靠的甚至是危险的。多年以来上海
格瑞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在燃气及其他行业项目实施及服务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支持服务经验,建立了完善的梯级维护服务体系,提供高品质的客户服务支持正是
格瑞特公司在不断在追求的。公司可根据客户要求可对系统做相关维护及提供对各级使用人员完整的培训服务。为了保证管线GPS巡检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公司将提供多种形式的售后技术服务,包括现场服务、电话维护、远程维护、本地化服务。
l 现场服务
定期维护:公司实行系统维护工程师定期巡检制度,由公司派出的工程师将每季度一次走访客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解新的需求。这样一方面将隐患及时消灭,保证现场解决系统使用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同时新的需求的了解也为系统的进一步升级提供了良好的业务支持。
应急维护:严格遵守免费质保期内承诺和免费质保期满后承诺。应用系统软件的故障响应时间均在2小时内。根据故障影响程度不同,排除故障时间有所不同。
l 电话维护
系统使用方可以拨打公司提供的客户服务热线(021-63023636),与公司的市场监督中心直接联系,公司的维护工程师直接通过电话对系统使用方提出的各种问题加以解答和解决。
l 远程维护
网络条件允许时我们可以通过Internet直接进行远程维护和系统升级、更新系统软件售后技术服务
l 系统售后技术服务
公司将在系统验收后,为有关应用软件提供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并提供终身的系统维护支持服务,主要内容包括:
对功能与要求有差异的部分在任何时间免费维护;
免费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1.7项目实施及保障措施
本系统硬件质保期为自系统建成之日起的12个月,软件为系统建成之日起24个月,如在使用过程中因产品本身质量问题引起的故障,供方将通过远程或者现场服务方式在48小时内消除故障。
项目具体实施及保障措施如下:
1.7.1项目实施计划
前期准备阶段:公司根据于家堡的需求和功能模块进行细化总结,形成具体需求说明书。
系统建设阶段:根据需求说明书,对现有系统进行调整、修改,同时进行原型系统演示交流和调整,最终完成系统的实现和部署;基本建成管线GPS巡检管理系统。
系统完善阶段:在管线和附属设施信息资源和数据管理模式不断调整、充实、完善。
1.7.2内部质量控制计划
项目的进度严格按照项目计划进行,项目组成员根据项目计划要求的时间进度和阶段性目标制定各自的周计划,报配置管理员,并每天书写工作日志,提交配置管理员备案审核,发现与目标有偏差,立即报告项目经理协调处理。
项目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随时向项目经理报告项目基础数据,项目经理及时分析报项目经理分析出现的问题,并着手解决。
在项目进行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评审,评审不通过的调整计划重新整改再评审,针对评审中出现的问题,有配置管理员列问题跟踪表,直到问题关闭。
在项目进行中的质量目标数据,阶段性都要进行分析,控制质量数据达到质量目标。
1.7.3进度控制计划
在本项目的软件工程管理中将全面采用ISO9001方面的管理要求。在项目各阶段的要求和目标见下表:
管理项 |
目标 |
本方案措施 |
涉及的工件 |
项目规划 |
对系统估算进行记录,以便用于规划和跟踪软件项目 |
本方案在项目生命周期内进行定期评估,并记录在状态评估报告中, 确保有效跟踪软件项目 |
软件制作计划
评测计划
风险列表 |
计划并记录软件项目活动和承诺 |
本方案确定了软件制作计划、迭代计划等,并确定了迭代评估和状态评估,保证本项目软件活动得到规划和记载。 |
1、软件制作计划(其中包括需求管理计划)
迭代评估和状态评估
|
跟踪与监督 |
对比计划追踪实际结果和性能 |
1、在各里程碑处,项目经理将生成状态评估报告,来对比计划与实际的结果,从而进行评估
2、主里程碑对应着一个阶段(先启、精化、构建或产品化)的结束,有明确指定的完成标准。一个阶段的每次迭代结束时,在次要的里程碑处都存在复审 |
迭代评估和状态评估
项目测评 |
系统承诺的变更得到受影响的小组和个人的同意。 |
1、本方案采用的受控的迭代式制作流程确保客户能经常看到项目进展情况以及为了保持项目不偏离轨道所作的任何必要的变更
|
制作案例
项目制作计划 |
质量保证 |
计划系统质量保证活动 |
本方案按照公司标准,根据本项目特点,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计划 |
质量保证计划 |
客观地验证软件产品及活动是否遵守适用的标准、过程和需求 |
1、本方案在各类型的里程碑处制订了检查标准,对软件产品及整个软件制作过程进行了有效的检查。
2、本方案引入了质量保证组(SQA),用以保证软件产品及活动的高质量完成。 |
制作案例
用例建模指南
设计指南
编程指南等
|
1、将系统质量保证活动和结果通知受影响的小组和个人; |
1、软件项目规划中规定了质量的某些指标;
2、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使SQA组可直接向高层管理者报告。
|
软件项目规划 |
配置管理 |
计划系统配置管理活动 |
制定了配置管理计划来管理变更和发布; |
配置管理计划 |
所选定的系统工作产品是经过标识、受控和可用的。 |
配置管理计划描述了配置控制和管理流程的说明 |
配置管理计划 |
将软件基线的状态和内容通知受影响的小组与个人 |
批准、控制级别以及它们传达的方式已分别在配置管理计划和软件制作计划中说明 |
1、配置管理计划
2、软件制作计划 |
1.7.4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为了保证电信设施及传输线路巡检管理系统项目顺利完成,公司将组织技术经验丰富制作人员来进行项目制作和建设。制作队伍将包括在面向对象方面具有经验的软件人员、在软件工程管理方面具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在系统集成方面有丰富经验的系统工程师等。制作队伍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度,由技术经理负责技术设计和协调,分小组完成各类任务。
(1)项目专家小组
负责项目的总体方向和规划。
组长:蔡钧 公司总经理 本科 工程师
(2)项目领导小组
负责项目的整体布署与协调。
组长:王峻 公司总工程师 本科 工程师
(3)项目经理
负责与用户和公司沟通,带领项目制作和实施组完成项目建设。
项目经理:张伟峰 硕士 高级工程师
(4)项目研发与实施
负责系统的具体研发。
组长:张淼 本科,工程师
成员:徐骏 专科
(5)系统安装调试
负责系统软件的安装调试配置。
王峻 公司总工程师 本科 工程师
1.8培训方案
1.8.1培训计划
为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在项目建设结束后能使系统充分发挥作用,需要对有关管理人员、操作技术人员和巡检人员进行有关内容的交底与培训。我公司将从手持机应用、网络结构、开发平台、数据库结构及系统各层面的各项功能等方面对用户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后的有关资料将提供给信息管理员,作为内部进行再培训的参考资料。
完整的培训计划是系统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对人员的培训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建设,并影响到工程后期的维护能力。为此针对系统的应用对象不同,我们将分为三方面的人员进行培,主要包括巡检人员,管理者,系统维护人员。
巡检人员
对象:巡检人员
要求:了解手持终端的使用方法和功能,具体工作内容,及手持终端的使用注意事项。
培训方式:现场培训
考核方式:可以由上级规定,比如限定时间,模拟或实地巡检操作考核。
管理者
对象:各相关部门管理者
要求:掌握系统软件的使用,对各类报表的调阅,对GIS模块的查询等。
培训方式:现场培训,各部门使用的功能模块或关心的重点各有不同,分类分批培训。
考核方式:
数据及系统管理人员
对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人员。
要求:掌握系统维护方式,数据更新维护方式,基础数据的录入,系统得更新配合等,及基础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培训方式:现场培训
考核方式:模拟操作考核。
格瑞特
包亚南
2013